EDVVE79465BRFREF5ECE

 

內容簡介

◎自然資源日益枯竭?能源博弈將愈演愈烈
◎人類需求日益增加?新能源開發長路漫漫
首次揭開現代能源危機的神秘面紗,告訴你現代能源危機背後不為人知的真相。

  根據專家預測,高油價必定成為一種常態!全球從上個世紀70年代起就再也沒有發現過大油田,以目前世界原油藏量,大概只能再開採20年,天然氣大概只能再開採30年。不管這種說法正確與否,但有一個事實不能忽視,那就是國際金融資本正在能源市場上興風作浪。它們不僅在石油市場上大肆逼空,更在世界各地儲備了大量石油現貨──這無疑加重了石油緊缺的程度。

  摩根史坦利首席經濟學家史蒂芬?羅奇更在去年8月首次使用了「第四次石油危機」的說法,並在業界引起震動。

  對於中國來說,必須未雨綢繆,作好準備,提早佈局。飛速發展的中國將是高油價最大的程受者,其原因是中國經濟增長快速,對原油需求量巨大,但確沒有國際石油貿易定價權,難以轉價成本。而「高投入」、「高能耗」、「高增長」,使中國經濟具有了「三高」特徵。

  的確,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物質資源的高消耗,例如中國建築能耗超過發達國家2-3倍,而高消耗的發展模式使中國本來就吃緊的資源形勢日趨嚴峻。在投資需求和成本推動的共同作用下,以基礎能源為主的原材料價格漲勢不減。

  本書全面闡述了當今全球能源戰爭的起因和過程及其影響,揭示了能源席捲全球財富的秘密,描繪了為爭奪能源而引發的一系列世界地緣政治鬥爭,解析了石油危機背後的真正原因,和中國面臨的能源難題及應對之策。同時本書也提示我們:對於能源危機,我們每一個人都不能置身事外,因為在這場能源戰爭面前,我們可能是受益者,也可能是受害者。

作者簡介

唐風

  原名武文勝,畢業於魯迅文學院。1966年生,漢族,江蘇邳州人。師從愛德‧瑞恩博士(Dr.Adrian Ryan),在英國東倫敦大學做訪問學者一年,已策劃創作出版《一根稻草的重量》、《新貨幣戰爭》、《新糧食戰爭》、《新能源戰爭》、《MBI實戰案例》、《你也可以成為有錢人》、《汽車銷售秘笈》、《中小企業員工培訓遊戲》系列、《讀網時代》、《破解史蒂夫?喬布斯的成功密碼》、《史記故事》系列等100餘本圖書。尤其對財經方面有獨到的研究和見解,現為出版社專職圖書策劃和責任編輯。

目錄

  前言∕007

第一章
二○○八,能源危機再襲全球

  一、日益激化的全球能源問題∕010
  二、回望近代史上的三次石油危機∕016
  三、全球油價居高不下誰之過∕021
  四、中國能走出「三荒」的嚴冬嗎∕028
  五、能源安全美國也傷神∕035
  六、尼日共和國已探明的石油儲量四十三年內將採完∕042
  七、巴基斯坦出現嚴重的「電荒」∕046
  八、歐盟的日子也不好過∕051
  九、油價突破一百零五或兩百美元僅僅是聳人聽聞嗎∕058
  十、會爆發第四次石油危機嗎∕065

第二章
刀光劍影--大國間的能源博弈

  一、美英發動伊拉克戰爭的背後∕072
  二、世界大國在伊朗背後的較量∕079
  三、誰在散布「中國能源威脅論」∕088
  四、中美日在非洲沒有硝煙的交鋒∕096
  五、俄烏兩國的油氣戰∕102
  六、印度擠入中亞油管,鼻子扁了也不惜∕109
  七、大國垂涎:火藥桶下的中東大油庫∕113

第三章
能源危機下的各國應對之策

  一、美國的能源多元化戰略∕120
  二、法國的節能政策∕126
  三、日本通過「節能法」促使企業提高能源使用率∕130
  四、印度制定大型能源投資計劃∕135
  五、德國節能減排的方法和手段∕139
  六、韓國政策引導全民大節能∕144
  七、歐盟提出能源發展五大措施∕148
  八、西班牙節能家電有補貼∕152

第四章
中國出手:能源安全關係國家發展的命脈

  一、國際合作是一個永遠的命題∕158
  二、中俄聯手能源開發∕164
  三、中國與中東的能源合作∕169
  四、多管齊下力保石油安全∕180
  五、加快完善能源儲備制度∕187
  六、讓核電在節能型社會中顯神威∕192
  七、能效時代,節電勢在必行∕198
  八、分布式能源--能源可持續發展的鑰匙∕204
  九、化解中美之間的能源危機∕209
  十、直面挑戰,共建全球能源安全∕215

第五章
開發新能源--人類最後的抗爭

  一、太陽能∕224
  二、風能∕233
  三、水電∕241
  四、生物質能∕248
  五、地熱能∕260
  六、海洋能∕270
  七、核能∕276
  八、氫能∕287

第六章
中國能源的近憂與遠慮

  一、點擊高能耗背後的問題∕294
  二、資源瓶頸亟待突圍∕300
  三、電能的基本命脈--不能忽視的水資源匱乏∕305
  四、建築節能的緊迫性與應對之策∕311
  五、節能燈推廣應是一種常態∕317
  六、積極向垃圾索取能源∕322
  七、打破壟斷,全面開花∕328
  八、未來幾十年能源仍是首要的挑戰∕332

 

前言

  自從上個世紀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人類對自然資源的消耗成倍增長。由於人類對自然資源沒有節制的大量消耗,使人類賴以生存的資源基礎遭到了嚴重的削弱。

  尤其在二十世紀七○年代末八○年代初發生的兩次席捲全球的能源危機,向人類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儘管沒有人真正喜歡危機,可震撼世界的能源危機,還是不請自來,國際能源組織(IEA)執行理事田中伸男發出警告稱:全球將爆發能源危機。

  能源危機,無疑是一個震撼世界神經的大問題。它讓人想起上世紀接連發生在一九七三年、一九七八年底和一九九○年的三次石油危機,導致全球尤其是發達國家經濟停滯、物價飛漲、股市下跌,讓世界至今不堪回首。誰也沒有想到,國際油價經過一九八六年至二○○三年間的穩定期後,近年又開始了高位衝擊,今年初突破一百美元一桶的新高後,更是一發不可收拾地向一百四十美元的高價位攀升。在這樣的背景下,國際能源組織(IEA)發出全球將爆發能源危機的警告,讓全世界感到格外緊張!

  這次席捲全球的能源危機,還引發了一系列相關的全球問題:人口增加與資源供需的矛盾日益尖銳;資源的不合理開發利用,導致了日益嚴重的生態環境惡化;能源的枯竭使貧困化加劇發展而難以遏制;能源的爭奪引起了連綿不斷的戰爭……如果說,在上個世紀初能源所引起的還是一些局部問題,那麼現在,能源危機已經波及到地球的每一個角落和每個民族,影響到人類的現在和未來。有專家悲觀地認為:「這次危機下石油生產國與石油消費國的舉措都顯得蒼白無力,不但世界第一經濟強國的美國束手無策,堪稱當今世界新列強的七國集團一籌莫展,左右國際石油市場的OPEC 也無可奈何。」事實真的是「束手無策、一籌莫展和無可奈何」嗎?有專家對此一針見血地指出:「這是強權和利益集團為了壟斷全球資源,企圖在當今世界牢牢把握話語權,而玩弄的又一齣驚天遊戲!」

  在中國,過去從沒聽說過能源「短缺」二字。在一九九八年以前,中國廣大地區還在為大量的煤和電賣不出去而發愁,而就在短短的幾年之後,中國能源供應普遍緊張的時代就迅速到來了。電、煤、油「三荒」同時發生,使從來不缺能源的中國人感到了不安,並為中國的經濟發展敲響了警鐘。

  中國的能源問題從沒有像今天這樣引人矚目,儘管高速發展的中國從來沒有放鬆過對能源問題的關注。但大面積持續發生的「三荒」--「電荒」、「煤荒」、「油荒」。三大支柱性能源幾乎同時出現大範圍緊缺,無疑給中國的經濟運行和百姓生活帶來了強勁衝擊。

  對於中國來說,必須未雨綢繆,做好準備,提早布局。飛速發展的中國將是高油價最大的承受者,其原因是中國經濟增速快,對原油需求量巨大,但卻沒有國際石油貿易定價權,難以轉嫁成本。而「高投入、高能耗、高增長」,使中國經濟又具有了「三高」特徵。

  的確,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物質資源的高消耗,例如中國建築能耗超過發達國家二 ~ 三倍,而高消耗的發展模式使中國本來就緊張的資源形勢日趨嚴峻。在投資需求和成本推動的共同作用下,以基礎能源為主的原材料價格升勢不減。

  隨著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中國必將成為一個能源進口大國,這無疑將使中國與當今世界列強在全球能源領域展開較量,儘管這種較量早已經開始,但更為慘烈的爭奪還在後面。

  本書全面闡述了當今全球能源戰爭的起因和過程及其影響,揭示了能源席捲全球財富的秘密,描繪了為爭奪能源而引發的一系列世界地緣政治鬥爭,解析了能源危機背後的真正原因和中國面臨的能源難題及應對之策。同時本書也提示我們:對於能源危機,我們每一個人都不能置身事外,因為在這場能源戰爭面前,我們也可能是受益者,也可能是受害者!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6451034
  • 叢書系列:
  • 規格:平裝 / 336頁 / 16k菊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本書分類:> >

內容連載

《第一章》
二○○八,能源危機再襲全球

一、日益激化的全球能源問題

  中國古代有個買櫝還珠的典故,為我們每個人所熟知。我們常常為這種應時眼光和短期行為而感慨,但是回到我們身邊,我們會豁然發現,當前我們經濟發展也面臨珠櫝求捨之惑,經濟發展帶來日新月異變化、欣欣向榮景象的同時,支撐發展基礎的能源卻出現了捉襟見肘、低氣不足的尷尬窘境,這個長期以來隱忍不發的問題開始浮現冰山一角,引起了上下各界的關注和熱論。

  解析能源問題,需要我們揭開表層,直擊其裏,探尋本質。準確地說,能源問題不是一朝一夕形成,也不是一時一事的產物,它是長期經濟發展結構性矛盾激化的展現。如今,我們所利用的能源主要包括石油、煤、天然氣、水電、風能、核能、太陽能等,其中絕大多數礦物能源屬於不可再生的自然資源,是人類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制約條件。

  自從第一次工業革命以來,人類對自然資源大規模、高強度的開發利用,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經濟繁榮,創造了燦爛的工業文明。然而,事態也難以避免地走向了自己的反面。

一、持續削弱的全球資源能量
  自從上個世紀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人類對自然資源的消耗成倍增長。一九○一~一九九七年的九七年間,全世界採出的礦物原料價值增長了近十倍,其中後二十年為前六十年的一.六倍。據一九五○年國家的統計表明,人均國民生產總值與人均能源消耗成正比關係。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不到一千美元時,人均能耗在一五○○千克標準煤以下;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四千美元時,人均能耗在一萬千克標準煤以上。由於人類對自然資源沒有節制的大量消耗,人類賴以生存的資源基礎遭到了持續削弱。

  尤其在二十世紀七○年代末八○年代初發生的兩次席捲全球的能源危機,震驚了全人類。與此同時,水和空氣受污染的趨勢有增無減。局部環境的惡化加劇了新的全球性困擾;人口增長速度過快,世界人口已突破五十四億,比一九五○年增長了一倍多;農業和工業高速發展的壓力排擠著其他物種,使它們瀕於滅絕;由於人類向大自然索取過多,從而使賴以生存的土壤、森林、港灣和海洋遭受侵蝕的速度明顯加快,降低了地球的承載能力,改變了地球的大氣品質。局勢還不僅如此,雖然自然資源的消耗和廢棄物產生的規模已經十分龐大,並且仍在繼續擴大,但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工業化和經濟發展目標仍未實現。這使得上述問題變得更複雜,也更難以解決。
 

 

 

 

隨著雲服務生態體系日益成熟,以及政府對製造業轉型升級投入的鼓勵政策逐步落地,國內製造企業信息化投入不斷增加,工業網際網路市場已進入高速增長階段。由於製造業轉型升級方向是智能化生產和大規模定製,因而發展工業網際網路是工業智能化的必要途徑和基礎環節。專家認為,工業網際網路是中國製造智能化、信息化的重要手段,將加速「中國製造」向「中國智造」轉型,並推動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在新冠肺炎疫情下,一批智能工廠率先「開張」,這些工廠有一些共同特點,比如自動化流水線、機器人及先進工業網際網路平臺,能夠實現全面智能化生產、個性化定製、網絡化協同、服務化延伸等。 ... 推動製造業轉型升級 「在我國打造製造強國過程中,工業網際網路扮演的是底層基礎設施角色。由於製造業轉型升級方向是智能化生產和大規模定製,因而發展工業網際網路是工業智能化的必要途徑和基礎環節。」中國計算機行業協會副秘書長、賽迪顧問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孫會峰說。 製造企業如何「擁抱」工業網際網路?用友精智工業網際網路事業部總經理張友明認為,大致有三條路徑:第一是機器換人,隨著用工資源緊張和智能裝備成熟,眾多工業企業興建智能工廠,提升生產效率,用機器紅利代替傳統人口紅利;第二是網絡跑腿,通過網際網路與產業鏈上下游在線開展業務,或遠程操控設備,提升協同效率,優化資源配給能力;第三是算法換腦,通過海量數據和機器學習,提升企業決策效率。 2月初,曙光天津工廠接到疫區緊急需求。在自動化流水線、機器人、智慧立體倉庫等智能化生產線「加持」下,短短幾天,數百臺伺服器等IT設備迅速運抵疫情防控一線。中科曙光副總裁、智能製造總工程師張迎華介紹說,曙光天津工廠之所以能迅速恢復生產,正是得益於公司在工業網際網路方面的長期研發與投入。 疫情期間,京東利用智能供應鏈幫助製造企業在線採購,實現反向定製,提升協同效率。比如,京東向一些製造企業免費開放在線專屬採購平臺,不僅可以2小時內快速線上部署,還支持採購尋源、在線協議、快速免審、自動對帳、自主開票等功能,將製造企業傳統的採購流程和周期壓縮40%,大大提高了產能恢復效率。 工業網際網路已滲透應用到製造業多個領域,有力推動了製造業轉型升級,催生了新的增長點。典型大企業通過集成方式,提高數據利用率,形成了完整的生產系統和管理流程應用,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中小企業則通過工業網際網路平臺,以更低價格、更靈活方式補齊數字化能力短板。大中小企業、一二三產業融通發展的良好態勢正在加速形成。 產業融合催生新業態 360城市安全集團解決方案部總經理謝傳軍表示,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可以實現對不同類型企業生產過程和設備狀態的實時監測,未來無論是化工類企業、智能製造類企業都極有可能發生影響城市安全的重大隱患,此時必須依靠工業網際網路。 孫會峰強調,工業網際網路與其他新基建領域均有關聯融合發展空間。其中,與5G基站建設融合為「5G+工業網際網路」應用,與特高壓和新能源汽車充電樁融合為智能電網應用,與城際高鐵融合為智能軌交系統,與大數據中心融合為工業雲和大數據應用,與人工智慧融合為工業智能應用。 「工業網際網路在『新基建』中扮演著連接器的重要角色。」眾誠智庫高級副總裁柳絮認為,工業網際網路充分應用5G、大數據中心、人工智慧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提升賦能能力。同時,作為融合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技術、新模式的新型基礎設施,工業網際網路將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新動能。 正因如此,已為百餘家企業提供了工業網際網路產品及解決方案的聯想公司,在去年提出了全新智能基礎架構,即「端—邊—雲—網—智」模式,正是要將物聯網終端、雲計算、數據中心、5G網絡等新技術充分融合。「在這個基礎架構之上,通過智能化應用賦能各行各業。」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說。 在騰訊的工業網際網路應用案例中,與人工智慧融合的工業智能應用非常亮眼。比如,騰訊雲和中國商飛一起打造了複合材料檢測領域的AlphaGo(人工智慧機器人)。以往,飛機一個尾翼的複合材料檢測,要耗費幾位技師數小時時間,需要幾十萬元的成本,通過騰訊人工智慧輔助檢測系統,僅需一名檢測員幾分鐘時間,成本大大降低,整體缺陷檢出率達到99%。 全方位增強企業韌性 「工業網際網路在疫情防控保障和支撐企業復工復產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與經濟研究所所長辛勇飛說。 張友明表示,工業網際網路能增強工業企業韌性,包括解決企業供應鏈斷裂問題、幫助企業融資等。在疫情期間,湖南用友依託湖南精智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提供了20多款雲服務免費使用,並推出了復工復產企業服務線上窗口,可以為企業提供復工抗疫體檢、物資供應對接、企業融資貸款對接、遠程辦公服務、設備遠端服務、安全生產以及物流運輸等服務。 騰訊打造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一個重要應用場景是服務於區域中小企業,聯合合作夥伴提供供應鏈金融、實時供應鏈、設備上雲等服務,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和降成本等問題。 「我國工業網際網路在各領域應用呈現百花齊放態勢。很多技術密集型、資金密集型行業,在資金、政策、人才等方面獲得了較好支持,如機械、鋼鐵、化工、電子等行業都發展比較迅速,在設備管理、產品管理、定製化生產等領域應用廣泛。」柳絮說。 據孫會峰介紹,2019年中國工業網際網路市場規模總量達到6109.1億元,同比增長14%。隨著雲服務生態體系日益成熟,以及政府對製造業轉型升級投入鼓勵政策逐步落地,國內製造企業信息化投入不斷增加,工業網際網路市場已進入高速增長階段。 辛勇飛預計,2020年我國工業網際網路產業經濟增加值規模約為3.1萬億元,占GDP比重為2.9%,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將超過11%。其中,核心產業增加值規模將達到6520億元,融合帶動的經濟增加值將達到2.49萬億元。 來源:經濟日報

 

 

 

 

 

文章來源取自於:

 

 

壹讀 https://read01.com/OAEeoAG.html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888words/products/0010431382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立刻下架。

DMCA:dmca(at)kubonews.com

聯絡我們:contact(at)kubonews.com


太平區淺眠或多夢治療有效中醫診所豐原常常睡不著或很早就醒來中醫推薦大里發燙感中醫推薦
大雅失眠睡不著治療有效中醫診所 西屯發燙感看什麼科 當地人都推薦的中醫診所台中頸部緊繃酸痛中醫推薦 大雅肌肉緊繃治療有效中醫診所 治療有成效的中醫診所潭子口內疼痛治療中醫 太平區消化功能異常改善中醫診所 治療有成效的中醫診所西屯頭暈改善中醫診所 潭子強迫症治療中醫 看不好的人都來這間中醫診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d4fg56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